关注微信公众平台

通过手机访问

pg电子官网的文化

检修运营公司  2016-12-27   席斌斌   17107次
字体:加大 减小

   近来拜读一本名为《激发无限的潜力》的书,获益匪浅,其作者为世界顶尖激励大师安东尼﹒罗宾斯。该书曾长期蝉联美国《纽约时报》排行榜第一名,被翻译为多种语言畅销全球,好评如潮。

 

  罗宾斯非常强调信念的力量,他在书中指出:“我们对人类行为知道的越多,就越发现信念影响我们的非凡力量”,“迈向卓越的第一步,就是知道信念是可以选择的。要诀在于选择能引导你成功的信念,丢掉会扯你后退的信念”,并举耶稣、穆罕默德、哥白尼、哥伦布、爱迪生、爱因斯坦等人事迹为例,指出这些人改变历史的同时,也改变了我们的信念,所以结论是:如果有人想改变自己,那就先从改变自己的信念开始。
 
  书中谈到七个能够使人生更丰富,生活更美好,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的有效信念,令我感触深刻,其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在很多方面不谋而合,辑录如下并逐一解读:
 
  第一个信念:“每件事的发生,一定有其目的和原因,并且有益于我。”作者认为成功者大都具有一种能力:不论处境有多糟糕,他们总是留意任何情况中的可能性,认为事情尚有可为,从中找出有利结果。他们相信,在任何逆境里,总有可资利用的变化。这个观点让我想起了亚圣孟子的一句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这句话出自《孟子•告子下》,中学语文课本为该篇命名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课文我到现在依然可以全背下来,它一直激励着我,相信也鼓舞了很多人。
 
  孟子认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的种种与其说是令人十分痛苦的遭遇,毋宁说是难得的试金石,因为这种种的磨难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征兆,通过了这种种的考验后,你会“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性情和才能得到全面的提升,从而堪履大任,取得杰出的成就,举例为证:
 
  史圣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下这样一段畅快淋漓的话:“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以他如椽巨笔罗列了中国历史上那些经历过非常困难的先贤,正是不屈服于苦难,从困厄中汲取营养,从而留下了传世名篇。而太史公也正是以先贤们的事迹鼓舞自己,从被施宫刑囚禁这样惨绝人寰的困境中求得一线生机,“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留下了史家绝唱的《史记》。
 
  所以,朋友们,无论你当下碰到多少苦难和不如意,不妨在心里念念“每件事的发生,一定有其目的和原因,并且有益于我”,淡看眼下的困难和挫折,保持勇气和信念,从困境中汲取可资利用的养分,勇往直前,一定会打破枷锁,走向成功。
 
  第二个信念:“没有失败这回事,只有结果。”作者解释成功人士并非从不失败,他们也有劳而无功的时候,但在他们眼里从来没有所谓的失败,只是一种结果,籍此学习、借用经验,另起炉灶,得到新的结果。这个说法正契合孟子的另一句话:“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孟子认为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从不否认人会犯错,孔子就说过““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的话,可见即使是圣贤也会犯错误的,关键是不要把犯错看作“失败”,不要给自己消极的暗示,否则会对今后会造成负面的影响,丝毫不利于成长。
 
  所以,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不要再相信失败那玩意儿,把它从我们的人生字典里划掉,当努力付出受到挫折时,不断告诉自己“没有失败这回事,只有结果”,如果结果不是想要的,我们只要改变做法,致力于从经验中学习,就有新的结果,以讫成功。
  第三个信念:“不论发生什么,勇于负责。”作者说勇于负责是衡量个人能力与成熟度的最佳方法之一,勇于负责得态度并不会让你失去什么,反而会有许多收获。
 
  《论语》中记载有曾子说过的一句话:“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曾子认为士君子要 “铁肩担道义”,奋斗终生,死而后已,但这样的路途是很远的,担子是很沉重的,要担负这样的使命,没有坚毅弘大的品格是不行的,其实也就是说要想成为大丈夫,要想成就事业,就得有如北宋大儒张载所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勇于担当、勇于负责的精神。
 
  第四个信念:“不一定要完全知道细节,才采取行动。”作者认为许多成功者不相信做任何事都得完全清楚细节,他们知道什么事必须知道的,不让细节拖慢前进的脚步,因为时间太宝贵了。比如当我们夜晚要学习的时候,相信每个人都会顺利的打开电灯开关,轻松阅读,而不必懂得所有的电路知识。该观点同孔子在《论语》中说的一句话异曲同工。
 
  《论语•公冶长》中有: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这段话衍生出“三思而行”的成语广为流传,其实是误解了孔子的真正意思。季文子是鲁国大夫,做事总要想前想后,非得全想明白细节后才采取行动,所以孔子听见这事后说:有事想了一回,再细想一回,就可以决定了。孔子在这里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不需要完全知道一切,只需要在行与知之间找到平衡点,有效的利用知道的就可以采取行动了。这或许会对现代人带来启发:对于所追求的事情,我们往往以还没准备好为借口,而迟迟不肯付诸行动,最终一事无成。与其任年与时驰一无所得,倒不如像彭端淑《为学》中的蜀鄙之僧学习,竹杖芒鞋轻胜马,利用现有的“一瓶一钵”,也许“越明年”之后,也能“自南海还”,令那些还在找借口不行动的人生愧!
 
  第五个信念:“尊重和珍惜每一个人。”作者观察很多成功人士后发现,卓越的人差不多都有个共同的认识,尊重和珍惜每一个人,协调好人际关系,注重团队协作,才能取得更大成就。《论语》中孔子也说过类似的话。
 
  《论语.学而》中有:“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孔子认为学子在父母跟前,就应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才能使德行才华日渐丰盈,家庭和睦、社会和谐,这对现今社会也是有借鉴意义的。
 
  第六个信念:“把工作视为休闲,视为游戏,乐在其中。”这个道理是很好懂的,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话,我们很少听说过哪个人厌恶自己的工作,而能在该领域获致很大的成功。所以作者建议读者,要想人生充实,乐在工作,那就必须把游戏时的好奇心及活力,带到工作里去,这样做的话你会发现有更多更好的做法,可以帮助人把工作做的更好,这样一来,工作不仅不索然无味,反而成了我们扩展自我、获取新知、探求新境界的方式,不亦乐乎!
 
  第七个信念:“若不全心投入,就不会有恒久成功。”确实,全身心投入是任何领域成功的重要因素,在某以领域能取得巨大成功的往往是哪些充满激情并忘我投入其中的人,他们正如孔子对自己的评价:“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夫子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经年累月的求学问道,方成为“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的儒家至圣先师,圣人尚且如此,你我又怎能任时光飞驰而消磨呢?
 
  所以,当我们工作、学习心生懈怠的时候,不妨心里默念一个信念:“若不全心投入,就不会有恒久成功。”也许会充满力量,继续努力前行!
 
  以上即是题目中所谈得七个信念,它们确实令我受益匪浅,借用儒家思想再次进行解读,自己也加深了认识,同时希望能与大家分享并一道付诸实践,提升自己的学习、工作,丰富我们的生活,不亦乐乎!
上一篇:诗歌:渴望一场雪
下一篇:诗歌:静夜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