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电子官网的文化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是出生于上一世纪七十年代的人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因为,那代表了人们生活的最高理想。在当时看来,多么遥不可及而又不可思议的事情。可也就是用了短短三十年的时间,人们的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婆婆经常念叨一句话:“现在的日子不知比从前好了多少,我很知足。真的是应该感谢共产党”!对于经历过战乱和三年自然灾害的婆婆来讲,如今衣食无忧的稳定生活那真是像掉进蜜罐子了。就包括我这出生于七十年代的下一代人,也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如今社会的飞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
要说和咱老百姓生活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衣食住行了。下面,咱们就先从这“衣”上开始说起吧。
在我很小的时候,那时的物质还极端匮乏。身上的衣服都是母亲亲手缝制的。从棉衣棉裤到毛衣毛裤,再到外衣裙子。为了赶制这些东西,母亲不知熬过多少个夜晚。印象里,母亲总是在忙碌。不是趴在缝纫机上做衣服,就是将一团又一团的毛线织成一件件漂亮的衣服。记得有一年母亲出差到上海,给我和哥哥一人买回来一件夹克衫。那款式和颜色都是不曾见过的,穿在身上神气了好一阵。可如今到了我做母亲的年代,物质已经极大的丰富了。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市场上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的商品,不知催生出多少像我这般四肢不勤的“笨女人”。不会绣花、不会做衣服、不会织毛衣……总之,心灵手巧的母亲一身绝活到我这里全部失传。想想也是,现如今的社会,又有谁家的女子愿意把时间花在绣花、织毛衣这些琐碎的事情上面?有点时间,大家更愿意跳跳健身操、练练瑜伽。因为时代不同了,自然人们的生活理念也在悄然发生着转变。
说完了“衣”,接下来自然就轮到“食”了。经历过我们那个年代的人,也许更多的能体会到一切都要凭票供应的无奈。买粮凭票、买肉凭票、买油凭票、买布凭票……至今,还依稀记得我和哥哥打油时的情景:父亲从一整张油票上撕下小小一角,交到比我大两岁的哥哥手中。我不知道,那一整张的油票是一家人多长时间的“供应”。只记得,父亲每次交到哥哥手上时一脸的郑重其事。
我们家当时的生活条件还算是不错,餐桌上并无那个年代平常人家最常见的混着高粱面和玉米面的杂色窝窝。可即便如此,饮食也只是停留在以粮食为餐桌主导地位的层面上。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副食产品。一切只因为,那个年代的物质真的是太过于贫乏了。国家穷、老百姓穷,谁家的日子过得不是捉襟见肘?哪里像现在,肉蛋菜已成为长期占据百姓餐桌的主角,而大米白面只能退而求其次,充当起了配角。那原先让人看着反胃的高粱面、玉米面等一干杂粮,则摇身一变,成了身份高贵、不可多得的高级绿色食品。这一切的变化都令人喟叹唏嘘不已。
“管道煤气”的诞生,是属于我们那个年代最伟大的一次厨房革命!在这之前,每天的生火、做饭,不知占去了父辈们多少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每到周末,仅有的一天休息日,男人们还要忙着在院子里打煤糕。而八十年代中期,管道煤气进入了百姓家庭。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的是,在即将使用煤气的那些日子里。家家户户的家庭主妇们都抱着被煤火熏得漆黑漆黑的锅在院子里打磨擦洗。那满院子里都充斥着刺耳的打磨声,和着那一派难以抑制的喜悦气氛,构成了一幅十分壮观的景象!而很显然,这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厨房革命,带给大家的,不仅仅是锅不会再黑了那么简单。而是寄托了一代人对于新生活的无限向往与美好憧憬!
而接下来咱们就要说到的“住”的问题了。咱先不评价住房改革的成功与否。很现实的问题是,老百姓如今的住房条件较之从前确实是有了很大的改善。从我们家来说,从“逢雨必漏”的小平房,到两家共用一个厨房卫生间的老式楼房,再到如今宽敞舒适的单门独户。其间的发展历程,也充分见证了一个时代的飞速发展和变迁。
最后提到的“行”,可以说是我们当初最不敢想的一个生活转变了。其发展速度之快已严重超出了我们想象的能力范围。在我们那个交通靠走的年代,唯一可以代步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那时的自行车负重能力毋庸置疑。每次出门,父亲前梁上带一个,后座上坐一个。遇到坑坑洼洼的地形,颠簸的人屁股生疼不说,下了车双脚麻木的几乎不能直立行走。而现如今,自行车早已完成了它载人与负重的光荣使命。取而代之的,是形形色色的小轿车进入到了百姓家庭。每到节假日,带上家人或邀三两好友,出门踏踏青、散散心,好不悠闲自在。可以说,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将人们从之前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了出来。随之,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正在不断地提高。这也正是社会向前发展的必然结果。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时代感鲜明的显著特征。无论是已经淡出我们生活的“缝纫机”、“煤火”,还是已经消逝在那个久远年代的“粮票”、“筒子楼”。都随着时代的变迁,成为我们脑海中永远挥之不去的记忆。
今天,在这里喜谈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咱老百姓生活的可喜变化,也借此机会向党的十八大献礼!让我们共同祝愿祖国的明天更加繁荣富强!也祝愿咱老百姓的生活蒸蒸日上!